對于時間和價格的分析,
江恩理論提出以一整個圓的劃分作為分析的基礎(chǔ),而艾略特的
波浪理論則以螺旋形為分析的基礎(chǔ),其中一個是靜態(tài)的,一個是動態(tài)的,各有所長。
螺旋與圓的區(qū)別是,圓形的半徑是固定的,因此,時間與價位的關(guān)系基本上是一對一的(其實對于輪中輪或江恩六角形來說,雖說都是以圓為基礎(chǔ),但是也是按照一定的波動率螺旋放大的。);而對于螺旋來說,其時間和價位之間的關(guān)系則是以0.618或1.618為依據(jù)來分析螺旋形放大或縮小。
如果將上面提到的理論利用波浪理論的推動5浪去看,當(dāng)我們知道第1浪的長度時,這個上升5浪的終點也可以通過計算得到。方法是第1浪的長度乘以1.618倍,然后加在第1浪頂之上,計算出來的目標(biāo)便是第5浪的浪頂。如下圖所示:
以上證指數(shù)來看,研究1994至2001年的走勢,會發(fā)現(xiàn)剛好印證了上述的理論。
滬指由1994年7月的325 .89開始大浪(1)的上升,至1994年9月的1052.94高點結(jié)束。若以(1)浪升幅727.05點計,其1.618倍的幅度是1176.37。將1176.37加在(1)浪頂1052.94之上,其計算目標(biāo)在2229.31,與實際(5)浪頂?shù)母唿c2245.44只相差16.13點。16.13點相比325.89至2245.44整個5個浪的上升,差額只有0.84%(如下圖)。
上證指數(shù)月線圖與黃金比率
若上面的5個浪僅是高一級波浪的子浪(1)時,螺旋形再轉(zhuǎn)一圈,便可以得到這一個高一級浪的第五浪浪頂。計算方法是將(1+1.618)R乘以1.618再加在子浪(1)浪頂之上。
概括而言,只要我們知道子浪(1)的子浪1的長度R,我們便可以計算出這一組浪的整個長度,答案是1.618×(1+1.618)R+ (1+1.618)R,即1.618的四次方,6.853R。
時間的方法也是一樣,由于調(diào)整浪傾向沿著螺旋形的阻力線下滑,當(dāng)突破時已進(jìn)入第三浪,因此由第一浪起點到第二浪終點的時間的1.618倍,理論上亦應(yīng)為高一級浪的調(diào)整浪終點。
最重要的一點是,當(dāng)我們知道5個推動浪的第一個浪的子浪(1)長度時,整個推動五浪的升/跌幅便可以大約計算得到,這點是波浪理論在
技術(shù)分析工具之中最有用的地方。當(dāng)然,有兩點必須要肯定的:
(1)正在預(yù)測的走勢是推動浪的性質(zhì),以5個浪的形態(tài)上升,而要肯定所分析的走勢不是調(diào)整浪。
(2)第一浪的子浪通常十分簡短,若處于強(qiáng)勁的升浪中,第一浪與第二浪將難以劃分,除非正確界定出第一浪的子浪(1),否則,將難以正確計算第五浪的浪頂。
試舉一例:下圖是美元兌馬克于1989年5月開始的—段日線圖。美元兌馬克于1989年,6月15日的2.0480下跌至6月20日的1.9655馬克,下跌幅度為825點。
利用上述介紹的計算方法,這一組中期下跌浪的幅度應(yīng)勾0.0825乘以6.8535,跌幅應(yīng)為0.5654。由9月15日2.0480馬克開始計算,下跌目標(biāo)應(yīng)為1.4825。結(jié)果,美元兌馬克于1991年2月11日下跌至1.4430馬克,與目標(biāo)相差約400點,或跌輻的7%。
美元兌馬克日線圖與黃金比率
由此可見,只要利用1989年6月15至20日前后六天的跌幅,便可以大致上計算一年半后的下跌目標(biāo)。
以美元兌日圓的走勢為例:
美元兌日圓由1991年6月12日的142.15日圓開始,以五個浪的形式下跌,第一浪由6月12日的142.15日圓下跌至7月12日的135.95日圓,其子浪(1)是由6月12日的142.15
下跌至6月14日的140.20日圓,跌幅為1.95日圓,在兩天內(nèi)完成。
利用這兩天的跌幅,我們可以大約計算得到由142.15日圓開始的中期性下跌五浪的目標(biāo)。以上述子浪1的跌幅1.95日圓計,幾個重要的目標(biāo)分別為:
(1) 142.15 - 1.95×6.8535=128.75
(2) 142.15 - 1.95×6.8535×1.618= 120.53
目標(biāo)1實際上只是142.15日圓以來五個下跌的第三個實際價位為128.50,與上述的目標(biāo)只差28點。
目標(biāo)2才是第五浪的底,目標(biāo)120.53與實際的121.95相差1.42日圓。
美元兌日圓日線圖與黃金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