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書籍 > 投資書籍 > 中國股神林園炒股秘籍 > 正文

規(guī)避風險(2)

來源:【贏家江恩】責任編輯:wangtu添加時間:2014-07-01 17:41:22
  2. 當心“有效市場理論”的誤導
  
  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有效市場理論”在學術圈子里變得非常流行,甚至成了神圣的經文。這個理論認為,所有關于股票的公開信息都已經適當地反映在了它們的價格中。按照這個理論,一個往股票清單上投飛鏢的大猩猩選出的股票投資組合與一位絕頂聰明、工作勤懇的證券分析師選出的投資組合一樣前程似錦。
  
  事實上,雖然市場常常是有效率的,但如果由此而得出市場永遠是有效率的結論,顯然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但令人吃驚的是,信奉“有效市場理論”的不僅僅是學究們,而且還有許多專業(yè)投資人和基金經理,直到今天,在主要的商學院里,“有效市場理論”仍然是投資學課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字典上,我們一般將風險定義為“損失或損失的可能性”,而“有效市場理論”追隨者喜歡用股票或股票投資組合相對于其他股票或股票投資組合(經常使用的是用大盤整體的變動,即股票指數)的波動程度即β值作為衡量風險的標準。“有效市場理論”追隨者認為只要精確計算出每只股票的β值,即它過去的相對波動程度,然后根據這些計算結果建立起來的晦澀難懂的投資和資產配置理論來進行資產配置就可以有效地回避風險。一個很簡單卻非常有力反駁的例子是巴菲特購買《華盛頓郵報》的例子,正是1973年《華盛頓郵報》股票的暴跌,創(chuàng)造了一個非常有利的購買機會,而此時《華盛頓郵報》股票相對于其他股票或大盤的波動程度即其β值還是非常高,難道說《華盛頓郵報》股票在低價位時比在高價位時的風險要高得多?巴菲特正是1973年僅僅花費1100萬美元的購買成本買入173萬股的《華盛頓郵報》股票,到1999年末,市值達到9.6億美元。
  
  事實上,成功的投資大師都不認同“有效市場理論”,以下是一些投資大師對“有效市場理論”的看法:
  
  格雷厄姆說:“我很難把有效市場理論教授們的研究和實際投資效果聯(lián)系起來。”
  
  菲雪說:“我不相信對于勤奮、知識豐富的長期投資人來說,股市非常有效。”
  
  巴菲特說:“如果股票市場總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討。”
  
  彼得林奇說:“很顯然,在投資方面,沃頓商學院那些信奉定量分析和隨機漫步理論的教授們遠遠沒有我在富達基金管理公司的同事做得好,因此,面對理論和實踐,我選擇了后者。”
  
  羅杰斯說:“美國市場、中國市場對我而言和其他市場沒什么兩樣。研究歷史上世界各地的市場,你會發(fā)現市場總是相同的,因為我們人類是有共性的,不管你喜歡與否,不管你是黑人,白人,還是黃種人,歷史上各時期的市場都是一樣的,人們犯可怕的錯誤,做愚蠢的事情,……你要有遠見,這是好的投資者的成功秘訣。”
  
  顯然,根據股票的價格的相對波動程度(β值)來確定投資風險的大小,這正是“有效市場理論”對風險認識的誤區(qū)之一。
鄭州亨瑞軟件開發(fā)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服務中心:鄭州市金水區(qū)農業(yè)路經三路
郵編:450002 網址:efofrzj.cn

銷售熱線:0371-65350319
技術支持:13333833889

注冊下載;